上周盡管有巨額資金到期,但在央行MLF超量續作和逆回購凈投放的背景下壓力有所緩和。再加上央行工作論文中“避免過快壓縮信貸和投資可能引發的流動性風險和債務—通縮風險”的措辭和官員“2萬億貸款非常合適”的言論均偏中性、未有進一步收緊信號,因而盡管TLF并未續作,市場對流動性的預期仍有改善,后半周債市出現明顯反彈。全周來看,利率債長端表現相對好于短端,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周下行10bp至3.33%,10年國開下行3bp至4.11%。結合一級招標來看,配置盤可能是推動此輪反彈的主要力量。信用債表現則不如利率債,短端收益率仍在小幅上行,中長端收益率下行幅度也在5bp以內,信用利差普遍走擴。1年期各評級中票收益率下行4bp,5年期、7年期各評級中票下行0~3bp。隨著市場流動性預期的改善和利率債收益率的下行,前期對利空反映較為充分的短端品種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反彈機會。
周五央行發布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,防風險態度持續,強調貨幣政策“穩健中性”,并首次提出了“貨幣政策+宏觀審慎政策” 的雙支柱政策框架。在近期中美利差明顯擴大、匯率壓力有所減輕的背景下,美聯儲今年首次加息前央行進一步上調利率的壓力有所緩解,但在金融去杠桿的大方向下宏觀審慎體系不斷升級是大勢所趨。表外理財納入MPA監管后下一步去杠桿的焦點可能會是同業存單,將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監管也符合宏觀審慎體系升級的方向,政策出臺只是時間問題。因此,盡管從資金面的角度來看央行將一部分防風險職能讓位于“宏觀審慎政策”后,短期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的可能性較小,市場對后市資金的預期有明顯改善,債市有反彈的動力。但從市場整體流動性來看,對銀行同業鏈條的精準監管將會進一步擠壓配債資金,市場調整并未結束。短期將會迎來一段數據真空期,兩會前的維穩窗口可能會提供良好的交易性機會,但整體策略仍需謹慎,密切關注后續經濟數據變化和同業存單監管風險的落地。
|
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|